住房租赁条例》由国务院令第812号发布(2025年7月21日公布、9月15日施行),旨在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稳定租赁关系、促进市场高质量发展与租购并举制度建立。该条例作为我国首部专门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意义重大。
一、条例的亮点
① 出租住房安全标准升级
条例明确规定:住房用于出租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燃气、安全等国家强制性标准;厨房、卫生间、阳台、车库、储藏室等非居住空间不得单独出租;单间居住人数上限和人均最低居住面积应符合地方政府规定。
② 合同实名签订与备案制度
出租人和承租人必须使用真实身份签订住房租赁合同,并通过住房租赁管理平台向房产管理部门备案;若出租人未备案,承租人可自行办理备案。
③ 押金管理明确化
合同中必须载明押金金额、退还时间与扣减情形;出租人不得无正当理由扣减押金。此规定有助于防止押金纠纷的不合理发生。
④ 中介机构与租赁企业行为规范
条例要求租赁机构发布真实、准确、完整的房源信息,并建立住房租赁资质备案、档案管理、资金监管账户等制度;中介收费须明码标价,不得违法代收押金或租金。
⑤ 强化监管与信用惩戒机制
设区市人民政府须建立租金监测机制,系统公示租金信息并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对违法行为设立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包括行政处罚、信用记载乃至刑事责任。
二、明晰出租人与承租人的权责
A. 出租人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 提供合法产权或经营权证明材料,并协助承租人查询相关信息
• 尊重承租人居住权益,不得非法进入住房
• 合法解除合同并为承租人腾退留出合理时间
• 不得暴力或威胁承租人解除合同
B. 承租人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 提供实名认证材料并安全使用住房
• 不得破坏、改动结构、停用消防设施、擅自改功能
• 遵守物业管理规定,不得高空抛物、侵占通道等行为
C. 租赁企业与中介机构的规范义务
• 房源信息发布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 租赁企业须建立档案制度、资金监管账户并接受监督
• 中介机构需实地核验房源,明确收费标准并备案从业人员
三、对典型纠纷情形的处理
安全隐患风险:隔断房、串房
若出租空间为隔断房或为非居住单元,承租人可依据条例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赔偿。
押金纠纷风险
合同未明确退还和扣减条款,或扣减理由不符,租客可依法主张退回全部押金并索赔损失。
合同备案争议
租赁合同未备案,合同效力可能存在风险。若出租人拒绝备案,承租人可自行备案,保障合同效力。
四、对租赁人的实践建议
1租赁前尽职调查:核实产权真实性,要求现场实勘。
2合同签订:签约前核对身份证件,合同签署后尽快完成备案。
3押金条款务必清晰完整:押金数额、返还时间、扣减情形应书面明确。
4中介与租赁企业尽量选正规平台或持证机构,避免口头协议与黑中介合作。
5遇纠纷及时取证:保存合同、聊天记录、租赁备案截图、资金打款记录等证据。
此部条例的出台,是我国住房租赁法律体系完善的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租赁市场治理正式进入法治化新阶段。无论对房东还是租客,《条例》都明确了权利义务边界,以法治方式促进租赁市场稳定与合规发展。
如遇租赁合同审查、押金扣减纠纷、合同备案问题,中介侵权等情况,我所可为您提供法律支持与维权协助。
条例如期施行后,许多此前的“惯例操作”将面临法律风险。我们建议:
以本条例为准绳,合规签约,合法运营,以法护权益。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留言或私信咨询租赁法律问题,律所可提供合同制定审核与纠纷代理等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