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2025年3月7日印发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旨在规范日益普及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AI-generated synthetic content)的标识,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标识办法》要求对AI生成内容进行显式和隐式标识。显式标识旨在向用户直观提示内容系由人工智能生成,而隐式标识则通过技术手段嵌入内容元数据中,以便于溯源和监管。本办法对包括AI内容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平台)、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以及用户在内的多个主体规定了明确的义务。预计该办法将对人工智能产业、内容平台以及广大用户产生深远影响,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对于相关主体至关重要。
1. 法规出台背景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并被广泛应用于创建各种形式的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1。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普及在提高内容创作效率、丰富网络内容和便利公众生活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1。然而,与此同时,这项技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虚假信息传播、深度伪造以及破坏网络生态方面 1。鉴于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以应对这些风险,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秩序。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规范发展。为了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挑战,并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1。此举旨在通过明确标识要求,提醒用户辨别AI生成内容,从而保护公众免受潜在的误导和损害。这项法规的出台,体现了监管机构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防范技术滥用的前瞻性考量.
2. 法规监管框架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 1。该办法于2025年3月7日正式发布 1,并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1。由多个部门联合发布,表明了这项法规在网络信息治理和技术监管方面的重要性,以及需要跨部门协同监管的特点。
《标识办法》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这些目标体现了监管机构在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的同时,也高度关注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潜在风险,力求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标识办法》的制定是建立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其法律依据主要包括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这些既有法规为《标识办法》的制定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原则指导。《标识办法》的实施,是对前期相关部门规章中关于标识要求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1,旨在通过更具体的操作性规范,提升监管的有效性。
3.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定义与标识方法
《标识办法》明确指出,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 1。这个广泛的定义涵盖了当前生成式AI技术能够创造的各种内容形式,体现了法规的前瞻性和全面性。
《标识办法》提出了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相结合的双重标识体系 1。显式标识是指在生成合成内容或者交互场景界面中添加的,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 1。隐式标识是指采取技术措施在生成合成内容文件数据中添加的,不易被用户明显感知到的标识 1。这种双层机制旨在既能直观地提醒用户,又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内容的溯源与管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内容,显式标识的具体要求如下 7:
●文本: 在文本的起始、末尾或者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文字提示或者通用符号提示等标识,或者在交互场景界面、文字周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2。例如,在文本末尾添加“本回答由AI生成”的提示 2。
●音频: 在音频的起始、末尾或者中间适当位置添加语音提示或者音频节奏提示等标识,或者在交互场景界面中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7。
●图片: 在图片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7。例如,在图片右下角添加“AI生成”的标记 2。
●视频: 在视频起始画面和视频播放周边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以在视频末尾和中间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7。
●虚拟场景: 呈现虚拟场景时,在起始画面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可以在虚拟场景持续服务过程中的适当位置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7。
●其他生成合成服务场景: 根据自身应用特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 7。
此外,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生成合成内容下载、复制、导出等功能时,必须确保文件中包含符合要求的显式标识 7。
隐式标识方面,《标识办法》要求服务提供者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十六条的规定,在生成合成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添加隐式标识,包括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 2。同时,办法鼓励服务提供者在生成合成内容中添加数字水印等形式的隐式标识 3。文件元数据被定义为按照特定编码格式嵌入到文件头部的描述性信息,用于记录文件来源、属性、用途等信息内容 7。显式标识与隐式标识相结合,形成了一个事前警示与事后追责的完整治理链条 3。
4. 主要相关主体方的义务
《标识办法》对人工智能内容服务提供者、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平台)、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以及用户等关键主体设定了明确的义务,旨在构建一个多方协同的治理机制 3.
4.1 人工智能内容服务提供者
人工智能内容服务提供者负有对所有其提供的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和隐式标识的强制性义务 7。这包括在用户下载、复制或导出内容时,确保显式标识的完整性 7。此外,服务提供者需要在用户服务协议中明确说明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方法和样式等规范内容,并提醒用户仔细阅读并理解相关的标识管理要求 7。
在特定情况下,如果用户申请获取没有显式标识的生成合成内容,服务提供者可以在通过用户协议明确用户的标识义务和使用责任后,提供不含显式标识的内容,但必须依法留存提供对象信息等相关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7。这体现了在特定场景下对用户自主权的尊重,但同时也强调了服务提供者的记录保存义务,以便于追溯潜在的风险。
4.2 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平台)
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平台)在规范生成合成内容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标识办法》要求平台采取以下措施 2:
●核验文件元数据: 检查上传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是否含有隐式标识。如果元数据明确标明为生成合成内容,平台应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明确提醒公众该内容属于生成合成内容 2。
●处理用户声明: 如果文件元数据中未核验到隐式标识,但用户声明内容为生成合成内容,平台应采取适当方式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提醒公众该内容可能为生成合成内容 2。
●检测显式标识及其他痕迹: 如果文件元数据中未核验到隐式标识,用户也未声明,但平台检测到显式标识或其他生成合成痕迹,应将该内容识别为疑似生成合成内容,并在发布内容周边添加显著的提示标识,提醒公众该内容疑似生成合成内容 2。
●提供标识功能: 平台需要提供必要的标识功能,并提醒用户主动声明发布内容中是否包含生成合成内容 2。
对于上述前三种情况,平台还应在文件元数据中添加生成合成内容属性信息、传播平台名称或者编码、内容编号等传播要素信息 7。这些规定旨在从内容传播的各个环节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识别和管理。
4.3 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用商店)
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在应用程序上架或者上线审核时,需要要求应用程序服务提供者说明是否提供人工智能生成合成服务 5。如果提供此类服务,应用分发平台应当核验其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相关材料 5。这表明监管范围已延伸至AI工具的发布渠道,旨在从源头上规范AI生成内容标识的管理。
4.4 用户
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发布生成合成内容时,应当主动声明并使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标识功能进行标识 2。更重要的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标识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为他人实施上述恶意行为提供工具或者服务,也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7。这强调了用户的责任,并禁止任何形式的规避或滥用标识的行为。
5. 执法与处罚
违反《标识办法》规定的行为将由网信、电信、公安和广播电视等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7。相关部门会根据违规情节的严重程度,采取包括警告、罚款、责令改正、暂停相关服务等多种处罚措施。多部门协同执法的机制,旨在确保《标识办法》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6. 实施时间表与过渡期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1。从办法公布之日(2025年3月14日)到正式施行,中间设置了大约六个月的过渡期 1。设立过渡期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企业需要时间充分理解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并针对性地开展能力建设和功能研发,同时考虑到标识技术实施的复杂程度以及试点试行的实践经验 14。这体现了监管机构在推动新规实施过程中,注重给予企业合理的准备时间,以确保平稳过渡。
7. 办法的影响与意义
《标识办法》的实施预计将对多个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通过强制标识AI生成内容,该办法有助于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提高网络内容的透明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1。这对于维护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其次,该办法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产生影响 3。为了满足标识要求,相关企业需要投入资源研发和部署相应的技术方案,这可能会推动内容溯源、数字水印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同时,明确的标识规范也有助于避免企业因标准不统一而增加合规成本,为AI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更加公平的环境 3。
此外,《标识办法》可能会改变内容创作和消费的模式 2。用户可能会更加关注内容的来源,并对标记为AI生成的内容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内容平台也需要调整其内容管理和审核策略,以适应新的标识要求。
不可否认的是,《标识办法》的实施也会给相关企业带来一定的合规负担和成本 3。企业需要投入技术和人力资源来实施显式和隐式标识,并确保其符合法规要求。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投入有助于提升用户信任,维护平台声誉,并降低因虚假信息传播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标识办法》的实施还有助于提升内容审核和平台治理的效率 5。通过明确的标识,平台可以更快速地识别和管理AI生成内容,从而降低总体运营成本,并更好地履行其内容监管责任。
8. 与国际实践的比较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挑战。例如,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也提出了针对深度伪造内容的透明度义务,要求生成或操纵构成深度伪造的图像、音频或视频内容的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者应披露该内容是人为生成或操纵的 4。美国加州也通过了《人工智能透明度法案》,规定人工智能系统提供者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提供检测工具、显性标识功能以及设置隐式标识的义务 4。
与国际上的一些法规相比,我国此次发布的《标识办法》在标识的具体方法和范围上似乎更加细致和全面 4。我国不仅要求进行显式标识以提醒用户,还强制要求进行隐式标识以便于溯源管理。此外,《标识办法》还将内容传播平台和应用分发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实现了从内容生成到传播的全链条治理 2。这体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内容治理方面的积极性和前瞻性。
9. 进一步的建议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是我国在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该办法通过建立显式和隐式相结合的标识体系,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旨在提升AI生成内容的透明度,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并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更好地遵守和落实《标识办法》,我们建议各利益相关者采取以下措施:
●人工智能内容服务提供者: 积极投入资源开发和部署符合要求的显式和隐式标识生成系统,确保用户协议中清晰说明标识规范,并建立完善的未标识内容提供记录机制。
●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提供者: 加强对上传内容的元数据核验和显式标识检测能力,提供便捷的用户声明功能,并及时更新内容管理和审核策略。
●互联网应用程序分发平台: 完善应用审核流程,确保提供AI生成内容服务的应用符合标识要求。
●用户: 提高对AI生成内容的辨别意识,主动使用平台提供的标识功能,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从事任何恶意删除、篡改标识的行为。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的监管措施也将持续完善。各方主体应保持对政策变化的关注,并积极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可信赖的网络环境。
内容关键表格解读
1. 不同内容类型的显式标识要求
2. 主要相关主体的义务
主要引用参考:
1.四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 中央网信办,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cac.gov.cn/2025-03/14/c_1743654685899683.htm
2.《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助力辨别虚假信息推进从生成到传播全链条治理,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3/content_7014404.htm
3.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发布有何重要意义?,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6264415954459502980&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track_id=7DC0970F-85F2-4D90-83EE-5C28CCF640AF_763732468097&share_to=qq
4.专家解读|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的法治化规范路径 - 中央网信办,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cac.gov.cn/2025-03/18/c_1744000070447106.htm
5.专家解读|从标识到鉴伪:AI生成合成内容治理的技术防线与社会共治,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cac.gov.cn/2025-03/18/c_1744000070320775.htm
6.专家解读|从标识到鉴伪:AI生成合成内容治理的技术防线与社会共治 - 新浪财经,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6185175828/170aa4b1401902g4ju?froms=ggmp
7.关于印发《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的通知_中央网络安全和 ...,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cac.gov.cn/2025-03/14/c_1743654684782215.htm
8.kw.beijing.gov.cn,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kw.beijing.gov.cn/xwdt/kcyx/xwdtshgg/202503/t20250317_4035780.html#:~:text=%E5%8E%9F%E6%A0%87%E9%A2%98%EF%BC%9A%E3%80%8A%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7%94%9F%E6%88%90,%E6%9C%881%E6%97%A5%E8%B5%B7%E6%96%BD%E8%A1%8C%E3%80%82
9.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发布(附全文 - 湖北省版权保护中心,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www.ccct.net.cn/html/bqzx/2025/0316/5890.html
10.《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公布,9月1日起施行 - 知产宝,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iphouse.cn/ipnews/detail/rp16r2wme3jn0x6zd814o9l57gyzvdq8.html
11.专家解读|深化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治理,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安全体系 - 中央网信办,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cac.gov.cn/2025-03/15/c_1743755860373970.htm
12.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传播、审核等如何发展?这个“办法”告诉你! - 新闻频道,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news.cctv.com/2025/03/15/ARTI3wMX1ohsE7LsLT4qBVrv250315.shtml
13.9月1日起AI生成合成内容必须添加标识 - 新华网,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www.news.cn/tech/20250319/a572ec4366f149c1b0b04a07ebf4931b/c.html
1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答记者问,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www.law-lib.com/fzdt/newshtml/21/20250314184003.htm
15.我国人工智能领域首部“办法+强标”组合拳带来什么影响?专家解读热点问题 - 中国经济网,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503/19/t20250319_39324755.shtml
16.显式标&隐式标:AI生成内容如何“亮身份”?专家详解新规 - 上观,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78096
17.显式标&隐式标:AI生成内容如何“亮身份”?专家详解新规 - 新闻,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news.hangzhou.com.cn/gnxw/content/2025-03/19/content_8921692.htm
18.中欧人工智能立法比较:五大差异与合规需知 - 安全内参,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2330
19.中美欧人工智能治理的典型法律政策比较与通用风险治理框架适用 - 安全内参, 访问时间为 三月 20, 2025,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4297